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!家长们可别忽略了…

我们常常会说,
一位孩子心理出现问题,
TA的后面往往会有个出现问题的家庭。
虽然不能一概而论,
但在临床上这个现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。
在当今这个内卷时代,
“鸡娃”盛行,
家长要如何把握养育与教育的尺度,
从内卷的漩涡中抽离?
这就需要家长不仅要把目光放在长远,
更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
家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中,
因为亲子关系和谐与否、
家庭模式协调与否,
是与孩子的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。

01

亲子关系:最基本、最重要

亲子关系理论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WINNICOTT提出。他说,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, 也是家庭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一种固定化的互动关系。主要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, 与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际交往模式。为什么说它最基本、最重要?

首先,它发生的最早,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,并且会陪伴终生;其次,一个人和家庭的联系,不仅仅有生物学上的基因遗传,还有生活习惯、精神心理等方面。一个人的心理组织、心理潜能、人际关系等都带着家庭的烙印;最后,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成长、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。因此,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是所有关系里第一重要的,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。

 

02

家庭模式:影响孩子心理成长

有时候,父母误以为生病的是孩子,但是心理专家或家庭治疗师并没有对小孩做什么,而是让家长做出改变,孩子的症状就会改善,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早期的家庭治疗是应用于精神障碍的诊疗。如今在发达国家,家庭治疗是青少年儿童精神科最重要的心理干预方法。在20世纪40年代,有研究者就发现,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中,有一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、家庭模式比较有特点:

家庭中一方很厉害,另一方却很懦弱、被动、逃避、没有担当、不负责任。也就是说父母分工不均衡,甚至角色颠倒,这个叫婚姻偏斜。它使得孩子很自然地被控制在夫妻中强势一方的手上,制造出孩子内心冲突。

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模式叫做婚姻分裂,是指父母之间发生争斗、吵架甚至打架,互相争夺孩子对自己的孝顺、忠诚,常常在孩子面前暴露他们的分歧矛盾。常见的场景是:闹矛盾的夫妻质问孩子“你想跟爸爸还是跟妈妈?”这样的处境对于孩子来说是具有摧毁性作用。

 

03

派遣理论:规避五种偏差

这个理论由德国精神科医师、系统家庭治疗师Helm Stierlin提出。“派遣”指父母是孩子的主人,在孩子长大的过程当中把孩子派遣出去、执行主人委派的任务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可以慢慢养成独立性,获得独立人格,发展成拥有完整人格的个体,这是一个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

父母亲养育孩子就好比培养战士,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用兵的时候就是派遣。孩子长大以后离开家执行任务、完成使命,既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延家族理想的赓续。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,也会出现以下五种偏差的情况:

过分要求。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超过了孩子的禀赋、能力、素质。

任务冲突。父亲说一套母亲说一套,孩子不知道要完成哪个任务;或者父母说了很多任务,一会儿当学霸,一会要多才多艺,一会要出人头地…

孝心冲突。这是离婚分居、不和谐家庭最大的问题。孩子被划线站队后不知道对谁好,结果两边受气。

过于溺爱。父母没有遵循孩子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,没有学会慢慢放手。平时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即将上大学、工作或是结婚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精神科方面的疾病。还有大家常提到的啃老族、宅一族就是派遣失败的表现,专业术语上叫做“心理分化程度太低”。

从小被忽略或者受到明显虐待。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被爱、被期待是什么滋味。这类家庭出来的孩子则容易抑郁、自暴自弃,变成反社会、边缘人格,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。

 

04

结构式家庭治疗:打破与重建

在中国,有一个得到认可的家庭治疗流派叫做结构式家庭治疗,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,是由美国的米纽钦创建的。治疗的原则是重建家庭结构,改变相应的规则,并将家庭系统僵化的、模糊的界限变得清晰并具有渗透性,设法改变维持家庭问题或症状的家庭互动模式。家庭治疗的理论基于这样一个事实:人们不是一个个孤岛,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行动着和反应着的成员。一个人的体验既取决于内部,也取决于外部。结构式家庭治疗把家庭看作一个系统,在这个系统中,每一个家庭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功能,在家庭成员的交往和联系中,既有基于亲情基础的情感互动,也有制约家庭成员交往方式的角色行为和互动规则。

家庭是由很多个子系统组成的,可以是夫妻之间的,也可以是父母与孩子的,也可以是孩子之间的。每个家庭成员都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子系统。结构式家庭治疗特别强调的是家庭子系统的作用。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子系统,因此,可拥有不同水平的权利,扮演不同的角色,进行不同的互动。例如,父母经常发生争吵,孩子感受到这种紧张情绪,从而产生了抑郁和焦虑症状。后来父母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,孩子的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改善。

 

 

05

提高父母效能:面临挑战

1

 

做父母,还是包容点好

有一种普世的观点是“对事不对人”。但实际上,如果你是一个计较的人,你会发现自己简直难以容忍孩子的很多行为,不允许他洗完澡后穿着湿哒哒的拖鞋满屋走,不允许他把书本衣服乱扔,不允许他在家蹦蹦跳跳……但是,你对别人的孩子就不会如此苛刻。所以怎么可能是对事不对人?其实,就是对人。

那么孩子会怎么理解?TA会认定“父母是嫌弃我的”。即便你某天恍然大悟,发现不应该苛责孩子,开始接纳原来不接纳的行为,这时候孩子就会困惑,我的父母怎么一会这样一会那样?我怎么做才是对的?所以,为了保证我们的始终如一,成为父母后,就要学会成为一个接纳度高的人,包容的人。

 

 
 

2

 

谁的问题谁解决

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:自己的事自己做。但是,一旦在情绪中,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个道理。比如,孩子闹着要在旅游景区买玩具,买贵出好几倍的塑料玩具,你怒而拒绝,孩子不依不饶。若是有人在场,你更是气愤难消,说不定会打骂一顿。那么在这个事件中,是谁的问题呢?谁的情绪波动最快,就是谁的问题。

虽然很多父母会生气,将此事归咎于孩子太不听话,实际上是父母的问题。如果父母对孩子不依不饶的行为不为所动,最后孩子崩溃大哭,父母没有情绪,那么这件事就改变了,整个问题就变成了孩子的问题,解决方法也不一样。

 
 

3

 

你的心思,我愿意听

如果孩子情绪波动很大,那么应该怎么解决?父母要学会倾听。

被动倾听

被动倾听是指“什么也不说”。无论孩子怎么向你表达情绪,你只需要回答“哦”“是吗”“原来是这样”“嗯嗯”就行了。通过被动倾听,孩子可能会顺理成章地一股脑将情绪输出,也会将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感受告诉你,这样他们就不会被情绪淹没了。

主动倾听

主动倾听是指“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”。如果孩子太小,或无法正确分析事情的因果时,可以采用主动倾听的方法。比如,孩子对你抱怨,TA的朋友没有分享玩具,我们可以说“TA的这种行为让你真难过”,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可以帮孩子完成自察,同时也可以确认,我们有没有曲解孩子的意思,因为有时候孩子表达一件事,我们的理解未必全对。主动倾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真实的感受。当然,孩子未必每次都会将感受告诉你,或将真实答案告诉你,没关系,当TA想隐瞒时,可以帮助TA关上心门,留足时间给TA,他一定会在自己没有办法时寻求你的帮助。

 
 

4

 

做善于改变的父母

作为父母,要学从三个方面去改变:

改变环境

改变环境非常简单,例如孩子喜欢在家乱涂乱画,你非常苦恼,如果你能购买一些画纸,给他创造一个乱涂乱画的环境,就能改变孩子让你苦恼的行为。同理,一个孩子总喜欢活蹦乱跳,你可以送TA去游乐园释放精力,这样两不打扰,大家都是最舒适的状态。

 

改变自己

改变自己则是说服自己接受孩子的行为。例如,看着乱涂乱画的孩子,就开始给自己洗脑:他毕竟是个孩子啊,看看,他多么可爱。

 

改变孩子

改变孩子是所有父母最想做到的事,但它最难实现。一旦父母想要改变孩子,首先就是下命令、说教等等方式,但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反感。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呢?那就是将“你”变为“我”。

标准格式如下:

 

行为描述+父母感受+对父母的影响

 

 

你怎么能在墙上乱涂乱画?!

你在墙上乱涂乱画,让我非常不开心,因为我需要想办法清除这些污渍,这些会花费我很长时间。

 

你难道不能早点回家,就知道在外面疯?

你回家这么晚,让我感到非常焦虑,因为我总在担心你在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,而我又没办法帮你。

试试看,换种方式说话,孩子就会开始认真听你的话。

 

 
 

5

 

你快乐所以我快乐

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,TA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,当然也会产生矛盾且难以调和。这时候,双方要学会“妥协的艺术”。比如天气不太热,孩子想吃冰淇淋,你不想让TA吃冰淇淋,这时候我们可以率先妥协:天气不太热,你吃冰淇淋,我怕你肚子会不舒服,可以试试用一颗棒棒糖代替吗?

我们妥协,孩子也会学会妥协。当然,妥协的条件可以经过双方的商量后达成一致,这样双方都好。

 
 
不少专家会提一些家庭教育的准则,
但你在使用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,
因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,
妥协的程度不一样,
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。
作为父母,
要尊重青少年儿童心身发展规律,
不要过分操控、包办代替。
要有自己的生活,
不能总盯着自己的小孩,
不要心理上反复纠结,
只要你开心,
TA开心,
这就够了。

1

 

 

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作者简介

 

俞丽华

副主任医师,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

 

 

等孩子上大学后再离婚…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?

作为父母,你真的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吗?

呼吁:请读懂孩子的“情感呼救”,帮助TA避开心灵暗礁

孩子的心灵世界,你到底了解多少?

 

创建时间:2023-11-17 17:15
首页标题    健康宣传    科普资讯    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!家长们可别忽略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