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大脑里的魔法

都说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系统之一,

大脑蕴含着很多未解之谜,

现代科学一直在探索它的奥秘,

在前阵子的科普:

青少年自伤:看不见的伤口在心里

一文中提到了“大脑的奖赏回路”这一概念,

有很多网友困惑,

大脑怎么还能奖赏?

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密

这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存在。

 

 

 

在20世纪50年代,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詹姆斯·奥尔兹和彼得·米尔纳突发奇想,把几只小鼠的皮质下区域和一个小踏板连接在一起。小鼠按下踏板,相连的神经元就会被微弱的电击激活。奥尔兹和米尔纳惊奇地发现,他们的小鼠把这项活动排在了所有活动前面,以至于不吃不喝,一天按700次踏板。大脑的奖赏回路就这样被发现了:大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激活就是一种奖赏,强度甚至高于摆在饥肠辘辘的人面前的一顿大餐。这是因为“奖赏回路”在起作用。对小鼠来说,没有任何方式比直接电击更有效地刺激奖赏回路,哪怕是进食,很不幸,小鼠最终死于愉悦。

这一实验解释了动物的行为反应,

那么,

人的大脑是如何运行这种模式的呢?

图片

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半球,

每侧半球各有一个伏隔核

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奖赏回路模型:

 

1:中脑腹侧被盖区(VTA)2:伏隔核,3:前额叶皮层(负责认知、行为、调控功能)

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前额叶皮层

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条通路

它们之间如何起作用呢?

简单来说,

当接收到对生存有利的刺激时

1-2通路的阀门开启,

伏隔核受到刺激,

从而向前额叶皮层发出反馈,

让前额叶指挥大脑继续这个行为。

伏隔核主要负责对生物行为进行奖赏

如果伏隔核认为这个行为很好,

便会批准这个行为的奖赏,

奖赏的实际发放则是由VTA负责

它会负责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,

在伏隔核和前额叶皮层中释放,

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

这便是大脑的奖赏系统。

 

为什么要叫奖赏回路呢?

 

前额叶接收到来自伏隔核的信号后,

就会趋向于继续先前的行为,

从而对行为形成强化:

产生行为→刺激VTA→产生反馈→强化行为

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强化回路。

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吃甜食越吃越停不下来:

多巴胺奖赏回路伏隔核要吃!

杏仁核兴奋前额叶皮层锁定目标吃!

感觉皮层好吃!

开心!(*^▽^*)

 

图片

如何有效利用大脑奖赏回路?

 

1.给自己设立有价值感的目标

考一个证书、看完一本书、完成一定量的运动等,明确的目标会使我们抵抗即时性快乐的诱惑

2.寻求新鲜感

当多巴胺水平长期偏高时,长时间的奖赏回路的激活会让我们的大脑习惯了刺激,寻求新的、不同的、更多的刺激才会让大脑产生比以前几次刺激更多的多巴胺。

3.合理制定奖励机制

除了物质奖励,一些非物质奖励比如学会一项技能,不仅能充实精神世界,也能激励自己。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,非物质奖励如表扬、支持等甚至比物质奖励更具有激励作用。

这也能解释为什么

人们无法停止玩游戏、刷短视频。

这些游戏、软件的开发者充分利用这点,

让人们上瘾而无法自拔。

因此,

我们更应该学会利用好“奖赏回路”,

抵抗即时性快乐的诱惑,

为自己设立短期、长期的目标,

多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;

通过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或运动,

增加延迟满足的快乐

从而获得更多的多巴胺。

 

创建时间:2023-01-13 10:00
首页标题    健康宣传    科普资讯    藏在大脑里的魔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