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缺位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怎样的心理困境?

一般来说,留守儿童可以分为两类:

第一类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,因为他们与大多数孩子并无多大的区别,甚至在思想成熟度上要高于一般孩子,他们乐观坚强、懂事坦荡;知道关心家人、关爱他人;生活虽苦,但他们苦中作乐,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。

第二类是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孩子,他们表现得比较自卑,容易自我否定、悲观、不善言谈且人际关系较差。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向往美好、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。

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的影响

 
 
1.留守经历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

研究显示,由于父母长期在外,留守儿童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。主要表现在:

性格柔弱内向。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脱离父母的照顾,跟随祖辈或亲朋一起生活。而隔代教育有诸多弊端,容易导致留守儿童“亲情饥渴”。孩子如遇到困难,不愿轻易开口向亲人求助,久而久之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。

自卑心理严重。儿童在成长时期有明显的攀比心理和自豪感,如父母不在身边,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,与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,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,严重的会自暴自弃,荒废学业。

孤独无靠心理。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、孤独,进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。

怨恨父母的心理。少数孩子缺少对父母的理解,认为家里穷,父母没有能耐,才外出打工,由此产生怨恨心理。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会疏远父母,与父母产生情感隔阂,甚至怨恨父母无情。

学习问题。由于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席、祖辈文化程度不高,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,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长期无人监督教育的状况。

健康问题。留守儿童存在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主要表现在生活不规律、饮食不健康、活动量不够、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世界等。

2.留守儿童自伤低龄化

近年来,儿童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,这需要父母、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。一般来说,孩子的自伤行为常发生在中学阶段,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自伤年龄更低。通常来说,留守儿童自伤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通过疼痛刺激,缓解内心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;二是心理防御方式出了问题,寻求关注的方式不是通过语言表达,而是伤害自己,以唤起周围人的关注和“爱”。

 
3.隔代抚养带来的“双重抛弃感”

完全的隔代抚养是说父母长期不在家或每周/月探望孩子一次,把孩子完全寄养在祖辈家的情况。如果没有提前与孩子充分沟通,孩子会产生强烈的、令他们无比疑惑却得不到解答的被抛弃感,严重的会导致一辈子萦绕不去的分离焦虑。如此在心理层面上遭受的创伤,将使得他们将来很难再信任和依恋任何成年人。他们成年以后,要么难以维持友情,要么难以维持爱情,并且长期感到孤独,却难以再主动索取。

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,他们更是这个时代的孤儿;他们也不仅仅是一堆庞大的数据,而是6000多万需要精心呵护的幼小心灵。 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只有贫困匮乏、孤单留守的记忆,那TA的未来会是怎样?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守护他们?

专家下期为您详细讲解,作为“候鸟”父母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。保持关注哟~

创建时间:2021-06-06 22:00
首页标题    健康宣传    科普资讯    父母的缺位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怎样的心理困境?